全国政协委员胡卫在关于“教育决策需建立在事实证据基础上”的提案中指出,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无视现实情况而只是由拥有决策权的人凭藉自己有限的理解、假想、预测取代全面的调查、论证和科学的判断的现象司空见惯,导致有些教育政策出台呈现短视性、随意性。譬如,一会儿让职业学校从行业企业剥离,一会儿让职业院校回归行业企业;一会儿民办高职升本成风,一会儿又让升本的600多所本科院校转为职业学校;先鼓励公办学校“转制”试点,后来又要“转制”学校“不进则退”等等,这种“翻烧饼”现象让学校办学者无所适从。
在笔者看来,这种“翻烧饼”教改,可谓“任性教改”,而“任性教改”的背后,是任性的权力,由于主导决策者的决策权不受制约,因此,就可凭个人的意见做出决策,即便有科学调查依据放在眼前,也可能不被采纳。不建立教育民主决策机制,教育决策就会建立在权力之上,而非事实证据之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道,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这同样适合教育管理、决策。
以乡村学校的撤点并校为例,我国不少乡村地区事后出现大量后遗症。在撤并时,就遭到村民的强烈反对,有的村民甚至给当地官员跪下,声泪俱下说出撤掉学校后,孩子上学路太远,安全问题严重,孩子太小,不适合寄宿等等,恳求不要撤点并校,可还是被地方政府部门强拆,说是为了加强统一管理,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给孩子更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撤点并校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孩子怎么上学,并入之后,学校的班额如何,没有调查数据吗?都有,可是官员们根本不看,他们出于长官意志一心想拆,老百姓不同意,就强拆——各地推行强制并校有好几年时间,而且还把强制拆并,作为地方政府“有魄力”的表现。
还有,我国一些城市,规划随新领导上任而调整。有的学校的老校园被纳入城市发展新规划,要求搬迁,可是,对于搬迁校园,没有任何听取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校友意见的过程,就要求学校无条件执行。近年来,这类校园搬迁,已经闹出多起群体性事件,老校友控诉毁掉学校历史,教师抱怨搬迁给工作、生活带来不便,学生和家长也不同意。那么,领导凭什么就做出决策呢?大多出于政绩、形象工程,和某些利益交易。甚至,有的城市规划三年一变,学校建好之后,原来的规划被推翻,校舍还没使用,又要被推平,另作他用。拿科学依据给这些决策说事,是以“天真”对“任性”。应该做的是追究滥用权力、决策失误之责。可这样的问责少之又少。
只有切实建立教育的民主决策机制,要求任何教育重大决策,都必须纳入立法程序,不是由行政部门拍板、决策,才能有效约束权力。在决策过程中,广泛听取意见,用科学的调查、客观的数据作依据。比如高考改革,有省市前一年要求取消英语听力,依据是对农村学生不公平;可一年之后,又恢复听力,依据是英语教学要重视听说读写,似乎都有道理。可这种一年一变的改革,太随意,考英语听力究竟对乡村学校有何影响,这需要详实的数据作决策依据,不能就拍脑袋;如果有民主决策程序,举行公开的听证会,那么,既要英语教学重视听说能力,又不影响乡村学生的决策,就不是简单取消听力考试,而应该是对乡村学生进行补偿,或者改善乡村学校师资,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我国推进教育改革,要求政府放权给学校,学校实行现代治理,核心都在于有限约束行政权,不能由行政说了算。在国家、政府层面的重大教育改革,需纳入立法程序,做到于法有据;在学校层面的办学战略,需由代表广泛的学校理事会讨论、决策,而不是一把手拍板;在学校内部的教育和学术管理,应行政权、学术权、教育权分离,教育事务交给教授(教师)委员会,学术事务交给学术委员会。只有实行教育的现代治理,才能让权力不再任性,让教育发展遵循教育规律,防止教育被任性的权力反复折腾。(熊丙奇 作者系中国教育报刊社签约评论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蒲公英评论网络互动平台(pgy.voice.edu.cn)是中国教育报刊社顺应网络舆论新形势推出的全媒体评论网络互动平台。
蒲公英评论网络互动平台秉持“以教育立场评论社会事件,以全局思维透视教育问题”的立场和视角,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内容发布型网站,而是将互联网思维、用户生成(UGC)、社交互动、众筹等新理念融入到评论操作之中,为“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环境下的所有普通公众量身打造的体现全媒体、自媒体概念的交互性意见平台。
蒲公英评论网络互动平台采取“互动+引导”的工作方式,为所有热衷讨论教育话题的朋友们开设展示和交流的个人空间——“评论工作室”,任何人对热点教育事件和现象有观点、有洞见,都可以申请开通自己的评论工作室,针对编辑推送的每日舆情和选题信息,将自己对教育的见解、评论发表到蒲公英评论网络互动平台,中国教育报刊社将整合所属的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神州学人、中国民族教育以及中国教育新闻网、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体,为传播那些有见地、有思想、有锐度的教育观点和评论提供平台和载体。
登录http://pgy.voice.edu.cn→网站右上角点击“注册”→邮箱激活→进入“个人中心”→实名申请成为“独立评论员”。
添加微信号“eduvoice”可关注“中国教育之声”,蒲公英评论的微信公众号,那里有最新鲜的舆情、最精准的情报、最新锐的评论。
转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网 作者: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