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2view.asp?id=8155
日期:2014-08-27 作者: 稿件来源:发展研究中心 阅读:

“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这一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是重要的民生问题。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生源大多数来自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家庭收入普遍较低,教育支付能力相对较弱。接受职业教育的人群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民生问题。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并顺利完成学业,将为贫困学生铺设接受职业教育之路、提供谋生之技,使“教育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成为可能,为每个人的人生出彩提供了基本保障。通过政策倾斜、投入支持、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仅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还将为每个人的人生出彩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当前,我国已建立起以公共财政为主体、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担、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多种资助方式并举的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同时积极推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贯彻落实指示精神,要加强制度建设,继续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在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贫困地区建好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制定奖补政策,支持东部地区职业院校扩大面向中西部地区的招生规模,深化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资源共享、学校管理等合作。加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善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继续办好内地西藏、新疆中职班。

贯彻落实指示精神,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制定和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学生“进得来”职业学校,但学生是否“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还与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基础能力直接相关,其中经费投入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继续加大对这些地区职业教育的经费支持力度,尤其是制定和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显得尤为迫切,这是每个人能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根本保障。

贯彻落实指示精神,要面向人人,守住底线,补齐短板。在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的同时,完善对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等弱势群体资助政策,在普惠基础上实行特惠,让社会地位不利群体都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提高技能,促进就业。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既意味着职业教育的整体转型升级,也是在为普通人的梦想绽放开辟舞台。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才出彩,从而汇聚起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这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所在。

转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年6月28日第1版 本报评论员)

论:奏响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强音

贯彻落实指示精神,必须要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规划、统筹政策、统筹资源,改变政出多门、各自为战的现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落实责任制,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详细

二论: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发展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要求。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有志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人提供无缝衔接、灵活多样的教育机会,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详细】

三论:努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 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赋予学校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详细】

四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应该坚持服务发展和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为“四化”同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不仅要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更要有大批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大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也必须依赖于现代职业教育,加强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城市失业转岗人员的培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