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规模在线教育可能引发的全球高等教育深刻变革中,我国高校迈出了坚实步伐。
6月26日,继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陆续上网200余门课程之后,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正式通过“爱课程”网(www.icourses.edu.cn)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首批资源共享课的上线将作为一个新的开端、一个契机,全面带动更多高校积极参加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逐步实现“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1000门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资源共享课向公众开放的目标。
去年以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在发达国家迅速兴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手创办了非营利在线教育平台edX,很多世界一流大学也纷纷行动。今年5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加入了edX平台,并将分别推出面向全球的在线教育课程。
视频公开课与资源共享课共同构成了我国开放课程。开放课程会不会引发教育教学方法的一场革命?在线教育,对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国民受教育水平以及国际竞争力,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蒋宗礼在讲授“编译原理”
在大规模在线教育可能引发的全球高等教育深刻变革中,我国高校迈出了坚实步伐。
6月26日,继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陆续上网200余门课程之后,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正式通过“爱课程”网(www.icourses.edu.cn)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首批资源共享课的上线将作为一个新的开端、一个契机,全面带动更多高校积极参加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逐步实现“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1000门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资源共享课向公众开放的目标。
去年以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在发达国家迅速兴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手创办了非营利在线教育平台edX,很多世界一流大学也纷纷行动。今年5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加入了edX平台,并将分别推出面向全球的在线教育课程。
视频公开课与资源共享课共同构成了我国开放课程。开放课程会不会引发教育教学方法的一场革命?在线教育,对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国民受教育水平以及国际竞争力,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中国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上线
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与定位在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视频公开课不同,是以量大面广的高校校内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不仅有课程全程教学录像,还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等教与学活动必需的基本资源,并构建了适合在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的网络学习环境。首批上线的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全部是在原国家精品课基础上升级改造后的课程,涵盖了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本科课程84门,高职高专课程22门,网络教育课程14门,共享资源总数达到31985条。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湖北等21个省、市、自治区的78所高校,1456位教师参与建设,其中不乏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主讲的课程。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但由于时间、空间、教学资源的限制,实验教学中“照葫芦画瓢”模仿式教学模式长期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霍剑青表示,设计性、研究性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开设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需要大量的课时、设备、师资力量,因而长期不能实现,而使“照葫芦画瓢”的模仿型教学模式长期存在。霍剑青说,我们在“大学物理实验”资源共享课中应用信息技术克服了实验教学中设备、师资力量、课时的困扰,应用基于组件的计算机仿真实验,学生可在网上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运行实验方案、动态展示实验结果,计算机对其实验方案可实现自动评判,教师可针对学生设计中的问题具体指导,实现了面向大面积学生开设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广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欲望,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水平和教学质量。
南开大学教授陈洪、李瑞山介绍,“大学语文”是南开大学全体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在原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中,确立了新教育理念下网络环境中师生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在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强化了这个特点。具体说来,就是充分重视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条件带给大学公共课程的挑战和机遇,在提升课堂授课吸引力的同时,有效建构网络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内外结合、课上课下师生互动学习的目标。此前我们已经建设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论坛、在线测试系统、写作竞赛提交系统和考试题库。现在,我们又把过去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实验做了完善和升级。例如,提供更充足的在线资源,充分发挥互联网学习的优势,将单一的课程展示平台扩展为满足在线学习需求的网络教学中心。再如,坚持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补充学习内容,布置和完成作业,指导学生写作并提交原创性作品、开展征文竞赛;还将鼓励学生在“我学大语”、“不敢苟同”、“广引博征”等栏目中畅谈学习心得、发表个人看法、补充学习资料;教师通过跟帖、设定话题、点评作文、提供资料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与学生展开讨论,等等。总之,利用网络这一新的教学平台,教师调整了教学策略,教学姿态更加民主开放,教学方式更为丰富多样,从而发挥了新媒介传播的文化魅力,延伸课堂教学的效益,树立“大学语文”教学新的品格,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会因此大为提高。期待这门课程不仅在南开大学,也会在网络上成为广受学生欢迎的公共课程。
据了解,作为统一的课程展示和学习平台的“爱课程”网也进行了全面升级改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杨祥介绍,爱课程网更加注重发挥互联网学习的优势,充分考虑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和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的不同特点,设计了兼顾良好视觉体验和用户体验的课程展示模板,融入了微博、论坛、群组等,增加了学友圈、学习笔记、互动答疑、开放课堂等全新的教学功能,并且以课程为核心构建在线学习社区,支持多种终端访问,并与“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项目之一的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CALIS)互联互通,开通了CALIS统一认证的学习用户,可以便捷进入数字图书馆系统,随时对拥有版权的电子教材进行在线阅读。
“爱课程”网正在逐步成为集优质课程资源展示和学习的我国在线教育平台。
转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唐景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