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近九成赛项依据行业标准
日期:2013-07-05 作者: 稿件来源:发展研究中心 阅读:

6月27日上午,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飞机发动机拆装检测与维护比赛现场,3名参赛学生正在紧张地进行比赛。郜云雁摄

中国教育新闻网天津6月28日讯(记者 郜云雁)记者从今天在天津闭幕的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获悉,今年大赛设置的14个专业大类100个比赛项目,都是由行业牵头、企业专家参与筹备、命题、组织、裁判和服务,其中近九成的赛项竞赛内容根据行业标准和企业技术规范进行设计,行业指导更加深入。

行业协会和企业界人士的深度参与,让已连续举办6届的大赛越来越与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深度融合。以天津赛区为例,今年在天津主赛区举办的34个赛项,都紧贴环渤海经济区支柱和特色产业布局,涉及节能环保、绿色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赛项包括工业机械手与智能视觉系统应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注塑模具CAD与主要零部件加工、物联网技术应用、飞机发动机拆装检测与维护等。其中,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天津承办多年,最初是去国外参赛取经,随后自主办赛并研发标准,到现在已开始邀请多国来中国参赛。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高职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总裁判长马晶。马晶是南京康尼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教仪分公司副总经理,他告诉记者,风光互补发电技术是目前最新的能源技术,结合了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优势,此次赛项的所有设备不但都来自于他所在企业的赞助,而且比赛的内容和规程也都与实际企业技术规范一致。在比赛中,每3名学生组成的团队,在6个小时内要完成光伏供电系统、风力供电系统、逆变与负载系统和监控系统等4大系统的安装、调试、焊接、PLC程序设计、故障排除等13项任务,“整个赛项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的考察非常全面,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是一次全面的检测”。现场许多赛项的指导教师都表示,即使拿不到奖项也不虚此行,不仅对学生的实际能力是一种促进,也开阔了教师的眼界,对学校了解行业需求、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是一种极大的促进。

同期在天津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并成为职业院校教学成果的重要展示窗口。据悉,今年的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参展单位和观众规模均超过往年,80%以上的学生作品都能通过校企合作转化为市场商品。

据悉,今年的大赛共有31个部委和单位联合举办,在天津主赛场以外的15个省设立了分赛区。截至6月24日,15个分赛区的66个赛项全部结束。6月25日至28日,4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在天津主赛区进行了34个赛项的决赛。

转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作者:作者:郜云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