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
——十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重要讲话中指出,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广大教师要深刻学习领会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认真贯彻落实。
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就要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教师要成为帮助学生进步、促进学生成功的人梯,乐闻学生进步,追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至高境界。甘当人梯者,心胸宽广,是一座丰碑,令人敬仰。教师要具有“直腰做人梯,弯腰做人桥,甘当铺路石子”的伯乐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让新一代学生在教师铺就的平坦而宽阔的道路上前行。教师要扶持和帮助青年学生,鼓励青年学生超越自己,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教师要淡泊名利,爱岗敬业,具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教师要关爱学生,把对学生的爱凝结成一种教育的巨大力量,以自己的爱赢得学生的爱,搭建起师生之间的感情桥梁。
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就要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学为人师,教师首先要用学术魅力去引导学生的心灵。一位不能在学术上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教师,其人格魅力是软弱无力的,自然也得不到真正的尊重与敬慕,教师必须把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结合起来,进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行为世范,教师是“品行之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的心灵,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在学生心里深深地种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扎根学生的心灵,积淀为成长的力量。
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就要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师是“学问之师”,不仅需要渊博而高超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业务,还需要广博的文化修养。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不学无术。缺乏独立见解,不善思考,学术功底浅薄,是无法引导学生心灵的。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成为一名严师,并用严谨的学风熏陶学生,真正起到教书又育人的作用,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既要传授做人的品德,又要讲授专业知识;既要对学生设疑和解疑,做到循循善诱,又要做到教书育人和言传身教。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的伟大使命。全国广大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中国教育报》2014年5月17日第1版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语重心长、情真意切,从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娓娓道来,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丰富内涵、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要求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发,对进一步办好高等教育、培养青年成才提出新的要求,是新时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详细】
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奉献者。青年时代是用奋斗来书写的一本华丽乐章,而奉献是这部乐章里最深沉的音符。对青年人来说,为时代奉献自己的青春,用才华和实干兴家、兴国,既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又是对祖国和人民尽责。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就是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就是选择了高尚。【详细】
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必须顺应世界大势,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详细】
核心价值观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如何培养一代青年人才?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智慧。孟子说,有大人之事和小人之事。大人之事为国家民族着想,小人之事为自己谋私利。青年的视野和格局就在此区别。从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到王安石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的牺牲精神;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到岳飞的《满江红》;从戚继光的抗倭到文天祥的《正气歌》,这些先贤哪一个不是历史上的一流人物?【详细】
核心价值观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一个国家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腾飞,更是文化和价值观的崛起。历史表明,勇于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国家,往往能够迅速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一部华夏文明史,就是一部与世界各国交流融合、相互学习的发展史。历史上我国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化、思想和技术,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详细】
核心价值观体现时代精神——六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详细】
树立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上下功夫——七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重要讲话中强调,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上下苦功夫。这句话精辟地指明了勤学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广大青年和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论述,躬行实践,求得真学问。【详细】
树立核心价值观要在修德上下功夫——八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箴言,既是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也是重要的途径和有效的方法。修德是一项基本功,因为修不好德,就没有强劲的动力,很难求得真学问;修不好德,就没有坚定的立场;【详细】
树立核心价值观要在明辨上下功夫 ——九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重要讲话中强调,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明辨上下苦功夫,“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广大青年要深刻领会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学会思考,明辨是非,正确抉择,牢牢树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详细】
树立核心价值观要在笃实上下功夫——十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重要讲话中强调,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这一要求指明了广大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广大青年和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实处着力,知行合一。【详细】
转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