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开展中华文明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广大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机电系团总支在辽宁省凌源市、辽宁省沈阳市开展了“考察红山文化,寻找中华文明的初曙”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团队是辽宁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级重点团队,由机电系党总支、机电系团总支共同组建,由总支书记赵波同志带队,机电系学工办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分为两个会场。主会场设在辽宁省凌源市红山文化遗址,分会场设在辽宁省博物馆,活动对整个红山文化的起源、发展、习俗、重点文物以及红山文化对整个中华文明的影响做了重点的学习和总结。
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红山文化是黄帝集团的起源之一,后来与中原地区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的神农氏集团和以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虞(厦)集团不断融合,共同培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红山文化重点文物“红山玉龙”,更是中华文明的图腾——龙的最早形象。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增长了同学们的学识,培养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